厂家直销,质优价廉
按需定制,上门安装
od体育官网入口: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高景宏,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德,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南从德,以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赵成
高端化工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今天,我们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聚焦高端化工产业链,邀请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高景宏先生,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德先生,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南从德先生,以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赵成先生出席。欢迎你们。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煤基精细化工链主企业、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产品涉及化学肥料、基础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四大板块40多个品种,其中DMF、甲胺、二元酸、碳酸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投资效率、运营效益、人工效能在业内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上市企业500强、市值500强、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科改示范企业。
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母公司是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临邑县省级化工园区。公司聚焦高端碳材料研发生产,以年产30万吨针状焦装置为龙头,采用国际先进的X-CokerTM专利技术和“两炉三塔”工艺,重点向油系高端碳材料及碳材料产业链延伸发展,核心产品为电极焦、负极焦、接头焦以及其他副产品。202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接头焦产品关键指标超越国际头部标准,打破进口依赖;2025年,全国首创“戊烷脱沥青”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降本提质成效显著。依托高端研发中心及产学研合作,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恒源高端针状焦生产基地,以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产业进步。
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位于平原县,是上市公司联化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是山东省首批化工重点监控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拥有国家工信部光气定点生产和省农药生产定点的双重重要资质。公司聚焦四大产品系列:农药中间体及原药、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医药中间体、电子新材料,涵盖20多个品种,年产能10万余吨,60%的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公司先后荣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等多项重要荣誉。
大家上午好!我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赵成。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我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特别高兴能和各位交流分享我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
一是产品种类丰富,产业基础好。全市共有规上化工企业195家,涉及石油、煤、盐和精细化工四个细致划分领域,生产近千种产品,二甲基甲酰胺等5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山梨酸钾等20项产品领跑全国。
二是园区规范建设,支撑条件好。全市有运河恒升、临邑、平原、乐陵和禹城5个省级化工产业园,总面积31.5平方公里,水、电、气、热以及污水处理厂、危化品停车场等配套完善。4家园区入选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单位。
三是企业梯次成长,发展势头好。全市化工行业有9个国家级、7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个国家级、20个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024年化工产业实现盈利收入845亿元,连续三年增长。高端化工产业链贡献了全市制造业1/4的营收和1/3的利润,有力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
各位记者、媒体朋友们,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希望我们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感谢赵局长的介绍。下面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我想问3位企业负责人1个问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你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请问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华鲁恒升所在化工行业是传统产业,经科技赋能后同样能孕育新质生产力,重点是“喜新不厌旧”的辩证思维——既要拥抱新技术,也要深挖传统产业升级潜力。
多年来,我们坚持精强主业、相关多元,一直在优化发展结构,将主业做强做优,将产品做精做细。最近5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项目投资260亿元,实施了一系列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延链扩群项目,巩固了洁净煤气化、合成气深加工、羰基合成等产业平台,丰富了有机胺、多元醇、聚酰胺、碳酸酯等产业链条,实现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学工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多线、融链成群”的协同联产体系。
目前,华鲁恒升有四个产品板块,我们精准定位,分别聚焦“专精特新”协同发展。化肥板块固本厚势,逐步做“专”,就是专注于农业用肥,稳量提质,巩固优势,协同营销,擦亮尿素品牌。基础化学品精耕细作,逐步做“精”,就是立足实际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打造出DMF、醋酸等多个有较强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化工新材料延链扩群,逐步做“特”,就是着眼市场需求开发出酰胺、尼龙类功能材料,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新能源材料联产渗透,逐步做“新”,就是瞄准新兴领域配套开发锂电化学品,拓展了高端应用领域。
这期间,我们卡点入位介入尼龙新材料、锂电化学品等产品领域,从新型煤化工和基础化工原料逐步转入新能源、高端化工材料“两新”赛道。通过实施高端溶剂项目,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产能跃居国内首位,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通过连续放大二元酸产能,增强了在锂电池领域的“一站式”供应能力。通过实施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整合碳六产业链,降低了综合能耗,提升了尼龙新材料产品群附加值。2024年,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达到50%。
面对煤化工高耗能痛点,华鲁恒升以技术攻坚、优化创新重塑生产基因。2000年以前的老旧工艺装备已全部淘汰,目前正在准备实施气化平台优化升级项目,对2004和2010年投用的9台单喷嘴气化炉迭代升级。此外,公司每年都立项实施几十项在线优化创新和节能改造项目,通过重点技改和在线优化系统,每年降本增效超过3亿元,最近5年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2%,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16万吨。公司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醋酸3个产品连续12年获评全国能效领跑者。2024年,公司新获专利授权31项,其中三分之一聚焦绿色节能与提质增效技术。
问:化工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压力较大,请问华鲁恒升在安全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感谢您的提问。这些年,华鲁恒升从始至终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坚决守好“一排底线”,为高水平发展筑牢坚实屏障。我们建树总体安全观,完善“三加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先进的技术引领安全倍增式发展,以可靠装备支撑安稳长满优运行,以卓越团队保障技术技能双提升,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管理,实现运营发展本质安全。坚持科技兴安、创新强安、智能固安,以先进的自控系统保障工艺装置安全稳定,以精准的监测技术确保关键设备可靠运行,以完善的预警系统为不正常的情况提供决策,以出色的应急体系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以智能化人机界面让安全生产精准高效。秉持“清洁生产、源头控制、综合利用、资源节约、末端治理、超前治理、持续改进”方针,抓好环保设施提升改造,实现削污减排、降碳清洁。坚持节能降碳、固碳中和,开发资源能源消耗低、碳排放水平低的绿色产品,延伸拓展产业链,通过循环利用、柔性联产降低综合能耗,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均值。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降碳、减污、利废技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材料消耗等环节实行成本控制管理,大力推进成本费用“双控双降”,先后12年获评煤制合成氨、甲醇、醋酸等行业能效领跑者。通过ESEQ“四合一”管理体系等审核认证,本质安全、生态环保、碳利用居行业先进水平。
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请问德州联化如何通过协同创新和全球布局,主动突破贸易壁垒,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
答:感谢您的提问。首先,我们的核心策略是,通过提供嵌入式解决方案,我们实现了与客户的业务深层次地融合,做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伙伴。
我们是全球植保行业CDMO服务的先行者,从客户刚发现一种新活性成分开始,我们就介入合作,全程参与工艺设计、筛选和开发。依托强大的研发平台,我们甚至能把服务延伸到研发最前端,帮客户做定制化的活性成分探索。
更关键的是,我们搭建了覆盖产品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无论是克级的实验室研究、吨级的中试放大,还是百吨级的商业化生产——咱们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深度协同,既帮客户大幅度缩短新药上市时间,也让我们始终站在植保技术的最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这些年,总公司坚持“多基地、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在国内建有多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早早就布局了英国基地。而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进一步——把马来西亚打造成第二海外基地。每个基地都有独特优势。
国内基地:依托完善的化工配套和极具竞争力的资源,支撑大规模高效生产;英国基地:发挥灵活生产政策和成熟登记经验;马来西亚基地:提供差异化的供应链选项,响应区域需求。
这种“三国联动”的布局,本质是给客户上“三重保险”——既能规避单一地区的贸易风险,又能按产品不同阶段的需求,动态调配资源。海外基地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业务的“桥头堡”,帮我们打开新市场、建立新信任。
一是用技术创新打造客户护城河,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嵌入。二是用全球供应链“铁三角”,筑牢抗风险壁垒。因为只有和客户一同成长,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赢得全球市场的持久信任!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公司聚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高端碳材料领域深化布局,积极打造中国恒源高端针状焦生产基地。自项目投产运行至今,历经一年多的实践探索,通过实施产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升级等系列举措,在提质量、降成本、稳操作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公司在全球同行业领域成功首创超临界萃取装置“戊烷脱沥青”技术,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25年此项技术正式实施产业化应用,实现了产品收率、质量、效益的提升;同年,企业自主研发的接头焦产品关键指标已达到甚至已超越国际头部企业高端优质焦标准,此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我国在接头焦产品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产品替代,同时,为下游企业降本增效创造了空间,满足了客户产品定制化需求。
问:请问华鲁恒升“十四五”以来在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哪些成果?
答:感谢您的提问。这些年,华鲁恒升从始至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通过技术整合创新、在线优化创新,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抢占行业制高点。五年来,我们依托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自主研发出碳酯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开发出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新产品,原始创新走向产业化。立足工艺技术实际,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己二酸、聚酰胺等装置实现了技改提升,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着眼节能降耗和挖潜增盈,实施在线优化创新,构建了高效灵活的三大平台调控中枢、高品质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稳定的双驱互联动力系统,确保了装置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运行。目前企业具有270多项国家专利,部分成果获得全国、行业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先后参与起草、修订并发布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2项。
问: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请问德州联化如何加强环保、安全、双碳控制的管理?
联化科技秉承“绿色发展、共创未来”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推动双碳管理落地实施。
环保方面,我们持续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扎实推进环保工作,大大降低生产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一是废水治理。针对车间水质特点,分级配备汽提塔、三效蒸发、MVR等预处理设施及深度生化处理站,确保废水经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二是废气治理。采用前端冷凝、吸收、吸附脱附等预处理与末端RTO、TO等高效气体燃烧技术相结合,实现废气的彻底净化。三是固废管理。规范建设固废暂存仓库,严格依法处置;并配套建设焚烧炉,对部分危险废物进行安全焚烧处理。
安全方面,公司作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已建立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人员定位方面,系统覆盖所有进出生产区域的员工、访客及车辆,实现精准位置追踪,有效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安全管理深层次地融合物联网监控预警技术,通过部署在现场的物联网云手机实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动态监测数据及监控视频,明显提升了安全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公司凭借在安全生产智能化领域的突出实践,成功入选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
总之在追求绿色低碳的同时,安全始终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红线。所有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都严格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如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逐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绿色转型之路行稳致远。
问:刚刚提到,恒源碳材料在节能降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请介绍一下绿电应用在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感谢您的提问。目前,绿电应用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合作中评估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市场准入与合作伙伴关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自2023年起,欧盟对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要求出口国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针状焦作为钢铁和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原料,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碳排放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碳关税成本。使用绿电可明显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帮助国内企业满足欧盟等市场的低碳要求。
二是通过绿电应用,提高国际大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三是在响应国内“双碳”目标的同时,绿电应用降低了企业长期用电成本,减少了碳排放,通过能源结构优化提升了生产效率。
刚才工信局介绍了德州化工产业的三个“好”:产业基础好,支撑条件好,发展势头好。请问是怎么做到的?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一是高位推动。市级领导担任高端化工产业链链长,高规格召开全市化工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提出“千亿集群”发展目标,谋划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两新”赛道,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极大激发了信心决心。
二是抓实措施。抓链核企业培育。联合青岛科技大学、德州学院成立高端化工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举办“金融直达产业链”、数字化大讲堂、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抓链条项目引建。绘制全市高端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图谱,市县联动精准招商。建立项目台账,统筹要素资源,促成55万吨/年合成氨、75万吨/年尿素产能指标交易。抓链群产业集聚。培育的化工新材料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平原高效复合肥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保障。印发《德州市高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手册》,为产学研、投融资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定《2025年德州市高端化工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方案》,细化“建立一个工作机制”等10项工作举措,明确“重点项目落地”“化工园区扩区”等5项重点任务。
化工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实现“千亿集群”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推动化工产业“老树发新枝”。一是服务企业产业创新,扩大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矩阵。二是加大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创建更多智能工厂,筑牢安全生产屏障。三是持续开展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减污降碳、节能提效。四是带领企业进区入园,打造标志性化工产业园。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通过今天的深入交流,我们正真看到了我市高端化工产业蕴藏的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正在呈现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势头。感谢赵局长和三位企业家的分享,感谢媒体朋友的参与!
今天的记者见面会就进行到这里。若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谢谢大家!